新闻中心

广东盐业回应:供应安全充足!

时间:2023-09-05 来源:多宝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全球持关注,部分海外市场出现食盐抢购现象,韩国盐价大涨,民众“举国囤盐”。

  8月24日中午,记者查看生鲜电子商务平台发现,多个平台的低钠盐、无碘盐显示“缺货” “补货中”。“盒马的一款低钠盐一分钟前看还有货,再一滑就显示缺货了。”一位消费者表示。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否会对广东省食盐供应安全造成影响?广东盐业对此进行了回应。

  广东盐业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省属食盐生产运销和储备企业,长期以来肩负确保本省食盐质量安全、供应安全的社会责任。目前,省、市两级食盐政府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10.8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能迅速及时响应,保障广东省人民食盐充足供应。

  食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国家对食盐质量的检测有着严格、完善的标准体系。为保障盐产品的质量安全,粤盐生态海盐在生产中严格按照GB/19828《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技术规范》,以及ISO9001 、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执行。

  从原料、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制定了生产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三级质量检验,产品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并建立了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

  另外,广东盐业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审核的CNAS实验室及在各地市设盐产品检验测试化验室,检验测试能力覆盖盐产品国家要求的全部项目。广东盐业一直以来严格依照国家对食盐质量的管理标准,严把盐关,确保供应的食盐质量安全。目前全省的各直属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盐产品正有序正常开展。

  据悉,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验测试标准。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关于放射性物质的标准,国家也早有制定,例如我国早在1994年制定的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1994),规定了12种放射性物质在各类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同时还有《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总则》(GB 14883.1)、《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氢-3 的测定》(GB 14883.2)等。

  针对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国家格外的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并且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视测定,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

  监测根据结果得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国家正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组织并且开展 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后续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切实维护我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据介绍,自日本宣布试运行排放核污染水后,广东盐业已对广东省主要海盐生产工区的海域海水及生态海盐进行了α、β放射性项目的第三方送样检测,结果显示目前的广东海盐是安全的。“所以,大家保持警惕的同时也不必过度担忧。凡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粤盐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可放心食用。”广东盐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后续,广东盐业会持续重视国家及广东省环保部门公布的海水水质信息,对广东海水定时进行放射性元素送检,并严密监控盐产品是不是受污染的情况,保障广东盐业食盐产品的质量安全及供应安全。

  “核污染水排海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营养与微生态科副主任马腾辉介绍,核辐射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会持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排放核污染水会增加海水中的放射性有毒物质,随着海洋的流动进而污染整个环太平洋区域的水质,依赖海洋水源地区的居民的生活用水中将会含有放射性物质,长期缓慢摄入可能会引起慢性放射性中毒,有极大几率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情况。

  对于更多民众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海鲜食品的安全。据了解,环太平洋海域有很多优质的渔场,如果这些渔场被波及,相关海产品将会受影响。

  “海洋生物遭到核污染后,人类如果大量食用将会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马腾辉介绍,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持续间接摄入各种放射性物质,很有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出现各种放射性中毒症状。

  此外,不少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都很长。以此次排放核污水中存在的碳-14为例,其物理半衰期长达5730年,经过海洋生物的富集很有可能会进入人体。如果每一代人都摄入超过安全剂量的放射性物质,或将影响人类基因,出现大量畸形、残疾、癌变、夭折的病例,这种基因损害会持续数千年。

  “核污染水排海将对各地区人民造成哪些健康影响、海产品未来是否还能放心食用都要等待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的判断。”马腾辉建议,普通民众应在正规渠道购买海鲜产品,减少食用产自日本相关地区的食物,避免食用产地、来历不明的鱼虾、贝类,以免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

  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法律法规,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且没有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咨询服务热线:13839285558




版权所有:多宝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 DB体育官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