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0年傅涯去世后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迁出八宝山中央:同意

时间:2024-02-13 来源:多宝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

  讲的是陈赓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个坚强的小战士,看着他又冻又饿,心疼不已。于是下马让小战士骑,还让他吃自己的口粮。

  小战士说自己体力充足,还拍拍腰上的鼓鼓囊囊的包裹,说自己有很多吃的,陈赓见状只好作罢。

  从1937年八月份开始,一直到1952年,点点滴滴记录的都是陈赓将军戎马生涯的所行、所做、所想。

  1961年,陈赓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年58岁,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陈赓的妻子和儿女心碎不已。

  直到80年代末,傅涯决定将陈赓生前的日记和随笔整理成传记出版,也就是后来的《陈赓日记》。

  而就在她去世不久,陈赓的子女向中央提出一个申请,希望把陈赓将军的陵墓迁出八宝山,与陈赓的前妻王根英葬在一起。

  这个请求引起了中央的格外的重视,在经过反复权衡后,终于同意了这一请求,将陈赓将军的陵墓迁到了湖南湘乡。

  陈赓出身将门,他的祖父是湘军将领,陈赓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条件,同时也就要受到封建观念的制约,这其中就包括家人为他包办的婚姻。

  可是,他们一个14岁另一个16岁,根本不知道婚姻是什么,更不知道夫妻是什么。

  陈赓只清楚自己不钟爱这一个女孩儿,但无论他怎么反对,怎么吵闹,都不能阻止这场婚礼。

  1916年,还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陈赓,于新婚之夜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也许是革命之火点燃了他,也许是为摆脱包办婚姻的桎梏。

  此前他们已相识,陈赓对王根英一见钟情,这次的相遇让陈赓心潮澎湃,他决定主动表白。

  作为将门虎子,陈赓的表白方式实在的胆大又激进。开会期间,他亲手写好小纸条,塞到王根英手中。

  原以为是小心翼翼地试探,邀请共进晚餐或者约会。可王根英打开纸条后看到的内容却是:“根英,我爱你。我现在正式向你求婚。”

  王根英也是清新脱俗的奇女子,看到这样的内容,她脸不红心不跳,平静地折好纸条装回口袋,并且客观冷静地开完了当天的会议。

  陈赓拥有坚持不懈勇而无畏的精神,他重新修书一封:“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陈赓三度修书,无论他怎么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对方都不为所动。陈赓前一天写的信,第二天路过告示栏一准儿能原封不动地找着。

  对待革命、理想甚至生死,陈赓从不服输,从不气馁,对待爱情也同样如此。王根英对他的表白越是冷漠,他就越发产生对这个女子的好奇和欣赏。

  王根英1907年出生于上海,自从9岁开始就在纱厂当童工,16岁开始接触革命思想,随后就加入了反帝爱国运动并加入。

  有能力、有胆识、又独立,陈赓对这个女同志越爱越深。但接二连三地回绝和“示众”,让他觉得很苦恼,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而且各地代表都在等着看这场苦情戏,如果到最后不了了之,陈赓的面子可要挂不住了。

  这时候,周恩来同志出面指导陈赓,说陈赓在爱情方面像个门外汉,完全不懂恋爱的艺术,只知道蛮干,不讲究策略。

  在周恩来和的帮助下,陈赓与王根英同志成功走向婚姻殿堂,婚后一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取名陈知非。

  但维系感情却显得无比艰难,陈赓和王根英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随后王根英回到上海,而陈赓去了南方参加南昌起义。

  1932年爆发了淞沪抗战,王根英负责照顾伤员,筹集药品等工作,却被叛徒出卖,很快就被捕了。

  在监狱中,王根英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受尽了折磨却始终没有交代任何有关党的机密。并组织狱友学习文化知识,与敌人展开艰苦对抗。

  出狱后,王根英在战友的护送下来到了陕北,与陈赓重逢。阔别六年,夫妻俩相拥而泣,感动了周围所有人。

  这一夜,他们通宵畅谈,毫无倦意。王根英仔细诉说了在狱中的悲惨遭遇,这些话她从未与任何人说过,到了丈夫面前,终于能一吐为快。

  陈赓再次为这一个女人感到敬佩和珍惜,虽然是女儿身,六年多以来,她能从始至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党忠诚,面对威逼利诱从来就没一丝松懈,陈赓备受感动,他清楚自己没有看错人。

  1939年2月,日军集中兵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全方位扫荡,准备一举攻陷冀南抗日根据地。

  陈赓率领八路军386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伏击战,经过了三个昼夜的诱敌和袭击,终于将日军大部队引到包围圈中。

  战斗在3月8日这天打响,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陈赓率领战士们英勇战斗,在差距悬殊的武器装备条件下,虽然打了胜仗,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对陈赓来说,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战斗结果,而是他收到了挚爱牺牲的电报。

  在《陈赓日记》1939年3月8日这天,只有一句话:“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王根英在八路军129师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这一天,学校驻地受到日军的突袭。

  在突围后,王根英发现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文件和公款,不顾众人的阻拦,毅然决然返回学校。途中遭遇日军,经过一番激烈反抗后,不幸牺牲,年仅33岁。

  失去了爱人以后,陈赓陷入了长久的悲痛,习惯写日记的他,竟然长达40天没有动过笔。

  一直到4月17日,他又写道:“月余来没有写日记,主要是懒,根英之丧,也有一些关系。”

  淡淡的一句话,可以见证这个铁血男儿心灵最深处的柔情。战场上威风凛凛,面对爱人和家庭又刻骨铭心,或许这也是英雄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是大家看陈赓过于伤感,怕他的身体和精神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但陈赓表明了自己三年内不会考虑感情之事。

  1940年,陈赓身体再次抱恙,只能在山西省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养病。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女同志,叫做傅涯。

  傅涯原名傅慧英,在文工团工作。在陈赓的好友王智涛的暗中牵线之下,傅涯与陈赓“偶遇”了。

  此时的陈赓因为战功卓越,在军中小有名气,女同志们最崇拜战斗英雄,看到陈赓便好奇地围过来,让他讲一讲在战场上的传奇故事。

  陈赓豪爽豁达、气概非凡,养病期间的憋闷早就让他不耐烦了,面对姑娘们七嘴八舌地提问,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在战场上的所见所想,屋里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王智涛在一边看着,乐得合不拢嘴。散场之后,他笑眯眯地问陈赓:“你觉得傅涯同志怎么样?”

  陈赓马上明白了王智涛的意思,便对王智涛说:“你在当媒婆啊?我觉得傅涯同志是不错的。”

  就这样一来二去,王智涛很快就将两人撮合到了一起。陈赓虽然年近四十,却还是一贯的直来直去,他对傅涯说:“傅涯同志,我这个人顶喜欢交朋友,有许多男朋友,也有许多女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傅涯听后非常羞涩,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后,她郑重地说:“我在老家有未婚夫,是我的表哥。”

  傅涯明白陈赓的意思,她写信给表哥,一种原因是希望他能够来到晋察冀,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另一方面也对近亲结婚有所顾虑,想听听表哥的意见。

  他说:“谢谢你选择我,但我必须向你交代我的过去。我曾有一个挚爱的妻子,她叫王根英,是一个坚强善良的人。但她在1939年牺牲了,我发誓要为她守节三年,所以你还要等我两年,可以吗?”

  这番话不仅没有引起傅涯的反感,反而让傅涯看到了陈赓的坦诚,以及对待感情的忠贞与责任。

  直到1943年2月25日,和特意为他俩腾出了司令部的一间屋子当作婚房,陈赓与傅涯举行了简单而又温馨的婚礼。

  在婚礼上,陈赓郑重地对傅涯承诺道:“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也不会把你调到我身边做秘书。并且,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的。”

  婚后,两人还是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但感情一直很好,他们之间不仅有爱,还有为国家、为民族而不懈奋斗的共同目标与决心。并且育有三子一女,连同陈知非在内,一共五个孩子。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陈赓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在晋察冀鲁豫军区英勇作战,所向披靡,不断歼灭军队。

  随后又参加了越南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傅涯一个人抚养着五个孩子,将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对陈赓与王根英的孩子也视如己出。

  在短暂的重逢时刻,陈赓会将自己的日记本拿给妻子看,里面是陈赓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他把自己的不在的日子一天天将给傅涯听,其中也包括他和王根英同志的往事,每一次,傅涯都会被深深的感动。

  有时候路过上海,陈赓会去看望王根英的母亲,有时候也会带着傅涯一起去,二人叫王根英的母亲为“妈妈”,仿佛是亲生儿女般亲切和自然。

  从包办婚姻到王根英,再到傅涯,陈赓的一生中,面对感情一直都是光明磊落,敢爱敢恨。

  他向来只承认自己有两段婚姻,关于第一任“妻子”陈碧君,陈赓从来就没认可过,自从新婚之夜离家出走的那天,他就没有再见过这个“妻子”。

  建国初期,各方面都在积极应对战后的重建工作,虽然国内局势稳定了许多,但中央的任务依旧繁重。

  从朝鲜战场上回国后,陈赓没有休息的时间,他兼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守备委员会主任、以及政委和院党委书记。1954年,任中国人民总参谋长。1955年,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出国访问任务。

  仗打完了,工作却越来越忙,带着战场上积累的旧伤,陈赓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但他都默默地承受,从不与任何人说。

  1956年,不知道第几次前往医院救治后,医生终于急切地对他说,你不能这样无休止的操劳下去了,要减少活动,多休息,否则要出大问题。

  1949年6月7日:“今日与军管会诸同志交换意见,并谈交代事宜。头痛欲裂,几至不能支持。晚宿交通大楼。”

  1949年6月10日:“都市生活,甚感不惯,数日来,生活时常,几至成疾。”

  可是在工作面前、在祖国面前,他从不肯直面自己的病痛,他说:“我活着,就要干!我要再争取为党工作二十年。”

  在军事工程学院、办公室、会议室、军事基地,到处是他健硕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没有人意识到这么生龙活虎的陈将军会突然倒在病床上,就连妻子傅涯也未曾发觉,因为陈赓对自己的病情始终只字未提。

  这天,陈赓破例没有把工作带回家,他跟傅涯说:“今晚我什么都不干,你陪我去看戏吧。”

  傅涯心下觉得蹊跷,但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她也没说什么,陪着陈赓前往好好地看了场戏就回家了。

  第二日一早,傅涯去上班,孩子们也去上学了,家里只有两岁的小儿子陈知庶,陈赓则留在客厅会客。

  或许是两岁的小孩无法简单明了地表明自己的意思,总之当阿姨和司机看到陈赓的状态时,他即将失去意识。

  陈赓进了抢救室,家人和朋友们匆匆赶来,在手术室外不停地徘徊,直到深夜,陈赓才虚弱地睁开了双眼。

  这一次,陈赓在医院内一住就是3个月。最后,在陈赓的无数次要求下,医生只好答应让他出院,只不过回家后不能再会客,也不能工作。

  可陈赓将军在工作方面的倔脾气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但凡接触了工作,他总是投入百分百的心血,仿佛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浑身上下都是干劲。

  1961年春节过后,要求高级将领结合自己的作战经历,做出作战经验总结。但碍于陈赓同志的病况,没有通知他。

  但陈赓还是知道了这一条消息,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病痛来袭的时候,他咬着牙狠狠对着胸口或揉或锤,痛劲儿过去了,又开始回忆当年战场上的一点一滴。

  几个月下来,陈赓将军的衬衫胸口处都磨破了。但他总是笑容满面的从书房出来,与儿女们玩耍,与妻子谈笑。

  没有人知道他在书房经历过什么。就这样,他交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

  1961年3月15日,是陈赓的生日的前两天。他对傅涯说:“今晚能早点回来吗?快到我生日了,给我擀点面条吃吧。”

  傅涯感到诧异,几十年了,他从没在意过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这天晚上,傅涯早早地回了家,为陈赓做了一碗面。

  就在第二天凌晨6点,陈赓在一阵剧烈的疼痛中被迫惊醒,傅涯发掘事态不对马上向他嘴里滴入,并给医院打了电话。但医生赶来的时候,陈赓将军慢慢的开始了永远的休息。

  陈赓离世后,傅涯遭受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她整夜整夜的失眠,望着陈赓的日记本和其他密密麻麻的笔记、文字,眼泪似乎决堤,向长江水一样流不尽。

  她还是会去看望王英的母亲,在这里,她仿佛还能看到陈赓的影子,她给王根英的母亲讲述陈赓的故事,老人的笑容能给她带来些许慰藉。

  八十年代,傅涯已经是花甲之年,满头银发的她从未停止过对陈赓的思念。于是她决定把陈赓的日记和手稿整理出来,作为陈赓的传记出版,让更多人知道这位将军的故事。

  随后,傅涯又根据陈赓的日记内容,亲自走访当年与王根英一同战斗过的战友们,搜集有关王根英同志的事迹,出版了《报国何计女儿身——王根英烈士传》。

  弥留之际,她把儿女们叫到身边,说出的遗言竟然是:“我死后,不要和你们爸爸合葬,让他和你们的根英妈妈葬在一起,我希望能将他的墓从八宝山公墓移出,让他落叶归根,和王根英烈士合葬在一起。”

  2011年,陈赓的坟墓从八宝山公墓迁出,与傅涯、王根英二人的陵墓一起安葬在湘乡县泉湖村的后山上。

  陈赓与傅涯,以及与王根英的深情厚爱让无数人感动,而傅涯对待陈赓与王根英的宽容与理解也更让人敬佩。希望这三位英雄夫妇在天堂能安息!


 咨询服务热线:13839285558




版权所有:多宝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 DB体育官网app下载